您当前的位置 :北方网 > 智慧城市 > 新闻资讯 正文
    “看得见”的智慧城市
2014-11-25 11:22 | 作者:盛超 | 稿源:经济观察网 | 编辑:刘达
摘要:赤津昌幸对大连春天的海风不是很熟悉,但他对该如何从周水子机场打车去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却了如指掌。经常在中国各地出差的人,很难一下子说出大连机场是“周水子机场”;了解智慧城市的人,不一定能顺口说出“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”。赤津熟悉这些,是因为他去这些地方的次数太多了。

  赤津昌幸对大连春天的海风不是很熟悉,但他对该如何从周水子机场打车去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却了如指掌。经常在中国各地出差的人,很难一下子说出大连机场是“周水子机场”;了解智慧城市的人,不一定能顺口说出“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”。赤津熟悉这些,是因为他去这些地方的次数太多了。

  中国的城市化发展之快超乎想象。1978年中国刚开始改革时,城市化比率仅有17.8%,但到了2011年,城市人口超过了50%。按照国外的经验,城市化过半后,其进程会有一个较快的发展期。50%还会让城市化面临新的转型,大城市向超大城市发展的空间开始受到制约,城镇化有了发展的新机遇。“以我个人的感觉,中国的城市发展更具特色,特别在智慧城市方面,很多地方超越了其他国家,最新的技术先用在了中国。”2011年从日本总部调任日立(中国)有限公司项目开发部门、现已升任部门总经理的赤津感触颇多。

  以新的模式在中国开拓、创建市场时,“日立在追求一种和谐。我们用技术为中国的新城镇建设做出贡献的同时,还能开创出新的市场,让我们的技术因此获得进一步的发展。和谐该是这样一种统一。”赤津解释说。

  “看得见”的敲门砖

  在与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的合作项目中,赤津昌幸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将地区的能源状况“可视化”。从一个监控中心的电脑屏幕上,可以看到某片区域、数栋建筑的用电量、光伏发电量、相应的CO

  2减排量以及这一减排效果相当于种了多少棵树的推算值等。这是日立能源管理系统中所包含的一部分技术。

  能源管理系统,按照对象范围可分为数种类型。以住家为对象的称为家庭能源管理系统,居民可以通过家里的电视或监视器了解自家的用电信息。能源管理中心能基于对电力的统一管理,按照用户的行为习惯、天气信息等等向用户提出高效用电的可行性建议。以办公楼、购物中心等为对象的称为楼宇能源管理系统,管理范围可涵盖电梯、照明、中央空调等建筑内的电气设备。

  日立公司向大连提供的系统,是综合管理上述两类系统、可覆盖众多建筑的地域能源管理系统。一个区域里有不同的住户、不同的企业,各家用电情况不尽相同。过去物业公司不会对业主的能源使用状况提出建议,但在新型城市中,管理中心能够向业主或者租住的客户提供更好的能源使用提案。

  这一系统的实现,对日立而言有着特殊的意义。“地域能源管理系统,以及基于该系统而实现的商业模式,即便在日本也是一个新概念。和日立所参与的日本千叶县柏之叶智慧城市建设、美国夏威夷智能电网实证实验等业内著名项目一样,大连的能源管理系统也是很先进的项目。”赤津说。这一新概念的工作既是挑战,也是体现日立附加价值的舞台。“因为是先进的新概念,所以在获取受众理解、确定推进步骤、呈现效果等方面要循序渐进,而地域能源管理的可视化,是我们的一块敲门砖。”

  赤津今后的工作,其一是进一步扩充系统,比如导入蓄电池系统。因为大连的波峰电价与深夜电价最大相差3倍,通过蓄电池存储、供应光伏发电的电力,可以更好地促进电力的高效使用。另一项工作,则是对整体的电力数据进行长期的收集、分析,将电力供给与应用环节中的不合理处进行另一重意义的“可视化”,以便加以引导和改善。

  用大数据“洞悉”交通的商机

  谈到更广义的智慧城市业务,就涉及到赤津的兄弟部门——智能城市事业推进部,以及该部门的总经理增田亮太。增田来中国的时间还不算很长,但凭借他在业内多年的丰富经验,很快便从城市生活的不同侧面洞察到了“智慧升级”的前景和机遇,比如城市交通。

  从单位道路面积上所行驶的车辆数来看,中国和日本都不少。但不论是北京、上海等大城市,还是增田有生以来第一次听说、第一次去的中级城市,给他的印象都是拥堵状况超过日本。“解决拥堵问题,实际就是改善车辆流动性的问题。技术要点在于构筑城市交通管控系统。我们在日本推广的智能交通系统,能够在中国发挥作用。”增田表示。

  切入点之一是信号系统。要让路上的车流动起来,需要对道路上的车辆状况进行计算,让红绿灯的转换实现智能化。“我们可以通过摄像头等设备收集行驶车辆的位置等信息,由数据中心进行分析、预测,并精密地计算信号灯的变更周期,进行自动调控。日本已经导入这一系统,效果会很好。中国公路上也使用这些系统的话,效果应该也不错。”增田说。

  增田所谈的智能交通系统当然不仅限于道路上的信号系统。为方便市民外出并以最快速度顺利抵达目的地,需要公交车、地铁、轻轨等各类交通部门的密切合作。而借助IT手段,可以对道路及轨道交通的历史数据进行智能化分析,为交通及道路规划提供更科学的依据。技术手段可以让一个城市的交通实现整体优化。在日本,日立根据城市中乘客数量的多寡,为客户编制各种交通工具的运行时刻表。“很多铁路公司的交通时刻表、交通卡系统都是日立提供的。”增田介绍说。“而智能交通系统的价值,远不仅在移动、运输这个层面。”

  通过分析公交IC卡等汇总的大数据,运营机构可以了解乘客的流向和行为模式,并依此提供附加的商业服务,比如规划车站内可开设的店铺。而通过公交IC卡所进行的消费活动,又形成了新的大数据,为商业模式的循证、改进提供了基础。小到车站内部,大到车站周边,该模式不但能提高公交机构的收益,还能带动地区经济的搞活。

  用IT打开“第二扇窗户”

  有人形容,眼睛是上帝赐予人类的一扇窗户。而在信息化的今天,IT则是“第二扇窗户”的钥匙,从这扇窗户里,人们可以更长远地“看”到智慧城市的未来。在日立的创想和实践中,“以IT去连接社会基础设施的各个单元、实现城市整体的智能与流畅”是一个宏伟的目标。而这个目标,在大力推动新型城镇化、智慧城市建设的中国找到了落地的上好平台。

  日立是世界上少数在IT和基础设施两个领域同时具有领先实力的企业之一,这一特点让日立能够更快地跟上市场的步伐。如今,相比于单个产品,客户更多地是需要整合起来的系统或解决方案,在社会基础设施领域、或者说智慧城市建设领域尤其如此。在用100年的时间打造了电力、交通、楼宇设备、水处理、健康医疗、高性能材料,以及信息、存储等庞大业务阵容后,日立开始专注于信息技术与基础设施产品控制技术的融合,用此打开其传统业务的“第二扇窗户”。基于信息控制融合技术,城市管理基础设施通过对城市基础设施和生活基础设施的有机连接,能够非常清晰地“看到”实时的供需情况,能够基于大数据的积累和分析进行趋势预测,从而为准确、及时地进行供需管理、引导、平衡供需关系提供了可能。既能满足城市运营方注重经济性和效率性的要求,又能提供城市消费者所希望的舒适生活,实现城市的“完美平衡”,无论是水电交通,还是环境。

  从2010年开始,日立正式步入中国的智慧城市建设领域,先后与天津、大连、广州、重庆开展了合作。“日立希望和中国合作伙伴去打造经济高效型城市。”赤津昌幸说。有了IT的融入,让人们更多地看到了智慧城市的可行性,日立所做的能源可视化系统便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。“只有让人们看得见智慧城市的节能、便捷、高效,才能让这种新城市建设模式为人们所接受。”

  阳春三月,草长莺飞之际,日立全球总裁中西宏明来华访问,期间出席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举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4年会,并向与会的中方领导人、企业、学者介绍了日立在智慧城市领域的经验和建议。这让赤津、增田等在中国一线上开展智慧城市业务的日立员工,受到了更大的鼓舞。“在中国建设智慧城市的进程中,我们希望日立的IT技术和基础设施产品能在更多的城市看得见,用得上。”赤津表示。

 
相关新闻:
 
·2014智慧城市元年机遇与挑战并存·观点:智慧城市建设“小心虚热”
·智慧城市与智慧产业是双生体·智慧城市 借助大数据实力给城市“造...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关于北方网 | 广告服务 | 诚聘英才 | 联系我们 | 网站律师 | 设为首页 | 关于小狼
Copyright (C) 2000-2014 Enorth.com.cn,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.,LTD.All rights reserved
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 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:津B2-20000001
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:0205099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:1212006001